NEWS 最新消息

  • 首頁
  • 砸3億做尿布回收與再生,益鈞環科5年登上興櫃 …

砸3億做尿布回收與再生,益鈞環科5年登上興櫃 …

「我突然說想要創業,父親的想法是『沒關係,讓你試試看』。」 他說明,尿布回收與再生不論商業價值如何,做這件事一定都有意義。 最初,他的想法很簡單,準備3000萬創業,「這是最大的停損點,對於一間企業在做新創也可以接受。」 他直言:「很多生意都是這樣,孤注一擲才會成功。」 他沒想到,過程困難重重。 首先要面對的是尿布是特許行業,想要再利用,必須政府許可;其次,尿布是「不可回收項目」,所以無「法」可管。   然而,全台灣使用尿布的量非常大,以家戶來說,每日約產生1400噸廢尿布,其中長照機構占400多噸。 台灣目前的作法是送到焚化爐燒掉。因吸收排泄物的尿布含水量很高,對焚化爐來說是很大的消耗,會產生過多的碳排。 在國外,會將尿布回收還原的材料,製成燃料棒,或是提取紙纖運用。 在台灣,沒有廠商將尿布回收材質循環再生。 因此,益鈞環科成立時,從設備就要和廠商從零建造,很快的第一筆3000萬資金就燒光了。 過程中,秦錫鈞卻也看見產業的前景,持續投入資金。他表示,這件事在台灣從來沒人做過,沒人可以參考,每一步都要自己來,像是蓋一間處理廠就花了3年,過程是不斷的嘗試。   他舉例,尿布很臭,處理的第一步是要排除異物,再進入6道隧道式專利清洗槽,以臭氧、酵素、專利菌株殺菌、消除惡臭,使用包括:生物處理法(以活性菌株分解氨和氮)、化學處理,沉降處理法等。   「工廠希望往全自動化方向走,有很多電控、視覺辨識,都是自己做;我們只能找類似的機器思考如何改造。」他笑道:「因為頭洗下去了,但沒料到,有一堆意外的火花。」迄今已經燒了3億。   幸好,付出是有成效。他搭上全球減碳風,「我在做的時候,聯合國還沒有發表SDGs,驗證期快結束時才在講碳權;我在做的事情正好很貼合國際趨勢。」   今年才28歲的他說明:「在浪頭上走,就算是豬也會飛;我們做這件事可以事倍功半。」   初期,益鈞環科回收尿布以可集中收集的長照機構為主,每日的量大約在400多噸,他強調:「未來會到日本、歐洲等國設廠。」   「父親也很喜歡做開創者。」秦錫鈞的父親是益州集團董事長秦嘉鴻,他從老家三峽到台北打拚,18歲時靠著母親給的5千元,成立「水源礦油行」,並於1975年成立益州化工,從事潤滑油、絕緣油製造、銷售,也跨足加油站、船舶加油等事業。   秦錫鈞回憶,當年父親為了爭取政府開放民營加油站,並證明加油站不危險,舉家搬到加油站樓上,居住多年。     他是老么,父親生他時已年逾60,對他疼愛有加,「從小我的最大興趣是開車,4歲時爸爸會開車載我,讓我轉方向盤。」   滿18歲的那天,他立刻報名駕訓班,以最快的速度考取駕照。   他會成為賽車手,源於3年半前的一場意外。那天,他開著車,行經山區時,車子突然失控,和死神擦身而過的經驗,讓他學會降低自信,並意外踏入賽車領域。   「我想要累積開車實力,就去找相關課程,像學習失控飄移駕駛技術等。」秦錫鈞頗有開車天賦,在課堂上,很快就學會技巧,像是車子甩尾時轉圈圈等。   「上了3堂課後,教練說,下下周有個比賽,車隊報名人數不夠,你要不要來?我一試成主顧,感受到賽車的魅力。」   他分享:「賽車和所有運動一樣,有求勝的欲望,腎上線素上升,也點燃心中小英雄的火花,圓了小時候的夢想。」   他還是去年TDGP台灣飄移年度總冠軍,看好賽車商機,一躍成為TDGP台灣漂移錦標賽的大股東。今年3月成立「銀霧運動整合行銷公司」。他想做3件事,一是成立賽車學院,二是改裝廠,三是貿易。   在運動中他體悟:「賽車是競技運動,和經營企業一樣,你再加強一點點,就能超過對手。」他也期許自己帶領的益鈞環科能持續壯大。